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项目落地一年 3万余科创人才入住金泽镇 青浦网红村变身科创“后花园”

2025年11月21日 17:10:44科创人才浏览量:0次

      上海最西端的莲湖村,与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仅隔着一座青西郊野公园,直线距离3.6公里。近来,通往村里“浮生宿集”的小道上每晚都会亮起路灯,这是“浮生宿集”为在华为工作的租客添置的,一盏路灯可以为加班的人照亮回家的路。

  “浮生宿集”由最初的“浮生民宿”发展而来。借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启用的契机,莲湖村集中收储10余栋农民自建房,打造集居住、社交、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提供24小时管家式服务。“我们为科创人才提供的不仅是一间房、一张床,还有深夜回到住处时农田边亮起的温馨灯光,以及独属于水乡金泽的舒适慢生活。”“浮生宿集”主理人张燕说。

  去年10月,华为公司正式启用位于青浦区金泽镇的练秋湖研发中心,目前已有3万余名科研人员入住,昔日偏僻的沪西小镇正成为“人才沃土”。通过一系列服务措施,金泽镇想方设法为科创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人”与“城”共同发展。

  主动拥抱科创人群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启用1年多来,围绕这个项目,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服务生态正在金泽镇日趋成熟。“浮生宿集”乡村人才公寓就是一例。

  2023年,95后张燕到莲湖村创业,成为“浮生民宿”主理人。去年,“浮生”这个招牌下的房源数从个位数增至60间,张燕也从单个民宿的主理人,变成金泽镇民宿联盟盟主。

  变化如此迅速,和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的启用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在这一项目启动前,金泽镇就在为解决人才住房缺口做准备。“当时,华为项目周边的村民都在陆续往外出租房屋。为确保安全和居住品质,镇里集中收储一批农民闲置房,再由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资本集中打造成乡村人才公寓。”金泽镇相关负责人说,对莲湖村来说,乡村人才公寓也让村子逐渐从“被动承接郊野公园客流”向“主动拥抱科创人群”转型。

  村民和民宿主理人之间,多了属地政府这一桥梁,就相当于加了一层保障。这种模式下,“浮生民宿”慢慢拓展为“浮生宿集”。2024年10月底,“浮生宿集”对10多栋农宅完成改造,包括加固、装修、美化等,统一房源标准后集中对外出租。

  走进一栋经改造的农宅,可见一楼大门装的是密码锁,室内有开放式厨房,楼梯间放了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设备。楼上房间是常见的单身公寓布局,独立卫浴、床、桌子、衣柜一应俱全,窗外是村民自家种的柿子树、大片金黄稻田和乡间小道。

  理想的通勤距离、美丽的乡村风光、舒适的居住条件,对华为的年轻人很有吸引力。张燕说,当初村民口中“不会有人来住”的房子,在“开荒”保洁时就被租掉了,现在入住率约80%,大部分租户是华为员工。

  “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住得舒服。”这是华为员工段振东选择“浮生宿集”的原因。搬来后,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不同,他和村民交集不多,但总能从一些小事上感受到人情味。“有一次我把床单搭在晾衣架上,因为比较矮,没法完全展开。村里老奶奶帮我把床单铺开晾在她家晾衣架上了,晒得更充分。”

  “有时租户早上出门匆忙,忘了关门,村里老人看到后会帮忙关门。村民收获了柿子等水果,也会拿一些给租户们,挺暖心的。”张燕说。

  人才港成牵线“红娘”

  “浮生宿集”等乡村人才公寓,搭配华为基地配套人才公寓、单身公寓及区域内酒店,满足人才安居的刚需。西岑人才公寓大门口的西岑国际人才港,则全方位解决人才的办事需求。

  西岑国际人才港今年3月1日启用,是由青浦区人才局牵头管理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载体。去年9月,金泽镇设立西岑公寓人才服务站,“在没有西岑国际人才港之前,我们和物业合署办公,解决人才入住前的相关问题。”服务站站长顾佳丽说。如今步入西岑国际人才港,可看到一排政务服务窗口,从身份证、户口、社保,到就业、创业、居住、教育等,能办理数百项业务。人才港内还有党群阵地,阵地内三个共享空间常用于开展各类社区活动。

  入职西岑国际人才港两个多月的俞忆静说,她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参与组织各类社区活动,邀请住在公寓内的华为员工一起参加。比如,在“诗歌里的非遗”青年派对主题活动上,大家一边学习竹简古卷创意DIY手工制作,一边听专家分享金泽镇的人文故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放松心情,增加对当地的文化认知。”

  社区活动多了,人情味就浓了。人才港还拓展青年夜校、即兴喜剧、沪语体验、烘焙等课程,为科创人才打造舒缓压力、拓展社交的新平台。工作人员沈海华提到,工作站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交友联谊活动,在他们的撮合下,有的华为员工还收获了浪漫缘分,“说起来,我们算是‘红娘’了”。

  顾佳丽说,西岑国际人才港服务范围已从青浦本地拓展到吴江、嘉善、昆山等周边区域,甚至还有针对国际人才的“超级服务包”。

  网红村“玩法”更新潮

  距离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约3公里的岑卜村,被称为“魔都小亚马逊”,是个网红村。如今,“华为后花园”已成岑卜村的新名片。以往,村里餐饮等业态周末和节假日客流较大。华为项目落地后,村里工作日的客流量也明显上升。

  除了客流量增加,消费者的总体需求也随着华为员工占比的增加发生变化。岑卜村党总支书记倪芳芳告诉记者,华为员工的需求偏向二次元,比较年轻化,岑卜村也因势而变,将以前侧重面向亲子家庭的业态逐步迭代为年轻人喜欢的新潮业态,新增精酿小酒馆、窑炉面包坊、Wild Gallery艺术画廊等。

  不少创业者也从岑卜村的各类新玩法中看到机会。今年上半年,张济萌来到岑卜村,他的“麓客小酒馆”5月开工建设。他说,选择岑卜村,是因为看中这里业态创新、融合拓展的机会,这是他尝试“主理人集合店”的最佳地点。他对“麓客小酒馆”的设想融合了多种概念:白天是咖啡馆,晚上变成酒吧,不定期邀请不同行业经营者在这个空间举办各种活动,如展览、直播等。

  岑卜村还有许多为适应年轻人消费特点和流行文化推出的创新消费模式,如“开盲盒式点餐”、用餐时间自由的餐厅等。“所谓‘开盲盒式点餐’,就是不需要点菜,餐厅按照顾客要求,定制一桌私房菜。还有餐厅用餐时间灵活,华为员工有时下班晚、想吃夜宵,晚上9、10点钟,老板做好菜回家睡觉了,把餐厅留给客人,随便吃到几点。”倪芳芳说。

展开